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信息发布者:夏建胜
    2021-03-26 18:41:58    来源:复转之友 牛晓玲   转载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参观五云山红色小道和八路军后方医院记

    摄影/文:牛晓玲

    2020年的一天,我有幸来到位于郑州市上街区五云山红色小镇,先后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五云山红色小道和八路军后方医院,并从中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五云山阻击战
    上午,我首先参观体验了一次革命前辈走过的五云山红色小道。五云山红色小道是一个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小道现有红色的岩石铺就而成,岩石上不时的有潮湿的湿气。小道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艾草。每走到一个蜿蜒处,映入眼帘是小道两边的红色宣传牌: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忠诚之魂;宣誓出征,开创新局;五云山阻击战;傲子岗记忆;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苏区精神;这些红色革命精神内容的宣传语再次展现在这条红色小道上,深深的映入我的脑海里。在这些矗立的红色宣传展板中,其中五云山阻击战就是发生在这里。



    根据这里的半山腰上一块宣传牌上的简要介绍:“ 1945年一月的一天凌晨,日军中岛部纠合方子美部约500人偷袭五云山,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抗日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织好了包围圈。当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后,我军排枪齐发,雷石、圆木横飞,一时间枪声、呐喊声震天动地。直到天黑,日伪军多次发起进攻,均被击退。敌人误认为是八路军主力回来了,后仓皇逃窜。此役,我阻击战士无一伤亡。当主力部队得知此消息,回师增援时,战斗已胜利结束。皮定均司令员为此向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颁发了嘉奖令。


    如今的五云山虽然早已远离了硝烟,但英雄的故事却代代相传。缅怀革命先烈,感怀峥嵘岁月。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画面和今天一幅幅和谐幸福的镜头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回顾历史,放眼未来!”

    在红色小道的半山腰,有一处红色石头砌成的寨墙门。在所有红色宣传牌中有两个不一样的标牌,一个是陈旧的木制标牌上写有红色毛笔字的古寨墙,再往上走,是一个红底白字的宣传牌,上边写着寨墙的的来由:


    “寨墙被老一辈的人戏称为“猪(朱)打圈”,因其始建于明朝朱姓皇帝,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相传李自成农民的古起义时曾在这里躲过战乱。五云山寨墙分为里寨和外寨。李自成在此防御外敌时曾修复了里寨,里寨全长1375米,高10米,宽8米,在墙上部每隔20米筑一寨垛,外边有射击孔。里面有隐蔽洞,全寨分别在东西南门和寨墙上建有炮台四个大,石窑四个,以备存放弹药物资。里寨修好之后,随着农民起义队伍不断壮大,里寨已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士兵,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又在里寨的东北方,仅用了18天,修建了1456米长的外寨。”

    我通过参观体验学习红色小道的精神,深深感受到了这条红色小道,真是不一般。红色小道不仅充满了革命历史故事,还有古代军事历史故事。
    从山脚走到山顶,在这狭窄、陡峭崎岖的山路小道上行走,让笔者深切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取得抗日胜利,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们不畏险阻、爬山越岭,在抗日独立队和民兵大队的周密组织下,击退了日伪军。
    如今,长在红旗下的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为祖国的更加强大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从山脚走到山顶,在这狭窄、陡峭崎岖的山路小道上行走,让笔者深切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取得抗日胜利,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们不畏险阻、爬山越岭,在抗日独立队和民兵大队的周密组织下,击退了日伪军。

    如今,长在红旗下的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为祖国的更加强大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

    八路军后方医院
    下午,我参观了八路军后方医院。八路军后方医院地处在一个四面是大山环绕的小村庄里,村口有两组铜像,一组是一位老大爷拉着八路军的胳膊依依不舍;另一组铜像是八路军搀扶一位盲人老大爷的两组铜像,虽然矗立在树木草丛从中,但还是显的格外耀眼。

    环顾村庄四周,这个小村庄看上去,确实很隐蔽。不过,更隐蔽的是八路军后方医院。
    在八路军后方医院,看到有四个窑洞,窑洞的上方有个千年古橿树,据介绍有1700多年了,枝繁叶茂,长在窑洞的上方,形成了一个硕大的天然绿色棚子,正好将窑洞掩盖着。正是这座窑洞,在抗日战争中为八路军伤病员看病治疗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

    在这四个窑洞中,从右至左有三个窑洞分别悬挂着带有红十字的门帘。窑洞的门头傍边的标牌刻着金色的字体一号窑洞、二号窑洞、三号窑洞。而最左边的窑洞则是由这座窑洞的主人,也是当年这个村庄的儿童团团长、今年90岁的慎天才老人居住着。慎天才老人说,小时候经常看见皮定均司令员进出八路军医院。而皮定均司令员的雕塑像就背墙矗立在院子里。

    通过参观八路军后方医院一、二、三号窑洞,我看到了当年八路军医院留下的一张简易的手术台、急救包、医用托盘、输液瓶及几把医用钳子、镊子,还有八路军穿过的衣服、鞋帽,用过的旧枪械、望远镜、旧织布机、马鞍等,看着这些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历史物品,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一些曾经为了革命事业在与敌人的炮火战斗中受伤的伤病员在这样及其简陋的条件下接受治疗。还要时刻做好防御工作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洞内,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面对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这座窑洞及窑洞主人,还有这颗千年古橿树,突然让我感受到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如今我们的新中国建设的越来越富强美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呢?

    千年古橿树

    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